大发体育,亚博足彩app

图片

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0-01-02 16:56     字体:[]

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打算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关心支持下,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抓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紧盯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

一、总体情况

2019年,全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同比增长27.62%;旅游总收入1049.14亿元,同比增长28.26%。截止12月底,入境过夜游客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国内过夜游客40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5%。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各项工作呈现转型升级、亮点纷呈发展趋势。

(一)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完成2019年“1+5个100”建设工程任务,实现投资5.49亿元,超任务数48%。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支持格凸河大河苗寨、亚鲁王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召开大健康产业对接会为平台,签约项目“大健康+旅游”5个,签约金额57亿元。投入100万作为前期工作经费,支持镇宁马厂航空航天飞行小镇项目储备“三线记忆·美丽乡愁”81文旅招商引资项目《苗族阿玛仕》《蓝靛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引进贵州中汇百川、广州影动科技公司分别在黄果树、镇宁投资民宿康养、石文化艺术旅游综合体项目。

(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争取省专项资金179万元,建设完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化中心145个,图书室乡愁馆68出台市、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制度,强化基层公共文化领域馆制建设完成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4.5万户入网工作任务。完成2019年旅游厕所建设任务35座,完成投资1709万元。深入推进黄果树、龙宫、格凸河7个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建成运营柏联、豪生2个高端温泉推出1家5星级标准酒店澳维酒店,全市2019年新增住宿单位160家,新增房间数5229间,新增床位数8374,全市限额以上住宿单位营收同比增长8%,完成11家住宿单位入库目标。建成投用停车位2680个打造云峰、东屯、龙宫等4个“山地旅游+高速公路”复合型服务区。持续推进安顺高铁西站市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力争2020年建成运营。

(三)产品业态体验持续增强。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我和我的祖国·黔心黔艺音乐会”“聚焦多彩黔中·展现魅力安顺”美术、摄影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51支,开展文艺演出300余场次

增强游客市民的互动体验。成功召开第六届旅游旅游产业大会,突出展示城市旅游元素,升级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安顺文庙、安顺武庙等城市旅游吸引物。依托虹山湖、娄湖等启动夜间旅游经济业态培育工作,打造篝火晚会、长桌宴等夜间旅游产品,指导黎阳航空小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骏生态文旅小镇12家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荐安顺23个全域旅游新供给产品上榜《全省新供给全域山地旅游产品名单》

    (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循序渐进。切实履行“安顺市创建国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协调统筹的职能职责,抽调专人充实创建办力量,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及时下发市级验收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到县区、部门,明确2019年西秀区(含开发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黄果树旅游区迎接省级验收按季度重点对县区、市直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力争2019年省级通过率达90%以上,目前已完成省级验收陈述,结果尚未公布。提前调度谋突破,切实推进跑厅入处和县区指导工作,按照省文旅厅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资料,积极争取支持和指导,筹备2020年国家第二批创建工作验收。指导关岭、紫云自治县创建印证资料收集工作,提前准备2020年省级验收工作。

(五)文旅推介营销有声有色。发掘和培育精品文化旅游新品牌,收集上报我市多彩贵州文化旅游新地标15个,以产品吸引力为基础,赴河南、山东等地举办主题营销、四季营销10余场,大力推广安顺赏花、避暑、秋游、冬养旅游目的地线路,并率先在全省推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全面促进全域旅游+营销升级。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赴青岛推进两地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事宜,深化青岛国际啤酒节、黄果树国际啤酒节联动,开展山海相连一家亲旅游产品市场开发活动逐步形成资源互动、游客互送、产业双赢的整体格局。切实执行优惠政策,2019年接待青岛疗休养职工18批次512人。利用多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在安顺微旅游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安顺旅游目的地线路攻略,加强与旅游社交平台马蜂窝合作,以避暑消夏、屯堡文化、小吃美食、喀斯特美景为主题,推出旅游攻略及游记,目前阅读量已破百万。

(六)文物非遗保护持续加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持续完善亚鲁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系统内容。组织推荐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省非遗扶贫工坊、山里江南申报省级非遗小镇,打造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建设,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手工体验课程、开设非遗研学体验路线、文创设计大赛等,有力助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开发培育蜡染、木雕、银饰、茶叶、草编等八大类20余种文化旅游、非遗文创商品,集中亮相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山东国际精品旅游产业博览会等省内外文化旅游会展交易平台,2019年全市100余款文创产品销售总额达30余万元,意向合作企业42家,意向签约45万元。推进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巡查200次,检查、巡查文物单位400余处(次)。

(七)市场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2019年办理的《兰泰置业有限公司酒店未持有《许可证》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执法案卷获全国“规范案卷”奖全省仅二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全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切实执行《安顺市文化旅游市场暗访制度》、《行业企业警示约谈制度》、《安顺市旅游行业不合理低价游行动方案》等,聚焦欺客宰客、虚假广告等行业顽疾,对违规违法的行为形成压倒性态势。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共开展检查380余次,检查文化旅游企业1100家次。提高投诉处纠效率,畅通游客电话、网络咨询投诉渠道,强化首问责任制,2019年全市有效处理旅游投诉136次,结案率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八)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成功申报塘约村进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名录;小河湾村、大坝村等5个美丽乡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名录;永宁客栈等3家单位入选省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切实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着力完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特色小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两间达标率达100%。依托安顺学院、安顺职院开展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乡村旅游带动劳动力就业等课题研究,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撑。大力推广“塘约经验”“大坝模式”等乡村旅游扶贫经验和“专业协会+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深化农旅融合产品结构调整,与农业银行合作,向乡村旅游经营户发放e贷创业贷款1.3亿元,2019年带动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2017年至今累计录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就业增收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入境过夜游客增长速度受限。留客、过夜产品业态不丰富,旅游目的地尚未形成。目前中转、过路游客多,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数仍然较少,“景区热、城区冷”的尴尬局面还未破解。入境过夜总量基数较大(全省排名第二),增长速度相对较低,限上住宿业增幅距目标有较大差距,新入库企业有限,缺乏新的增长支撑点。

二是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够,文化旅游服务短板仍然突出文艺精品项目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缺乏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支撑。旅游公共服务欠缺问题依然存在,自驾旅游交通不够便捷,相关配套设施及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在适应多层次、全方位游客的需求还有差距。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分散存民间,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造成民间文化继承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开发前景好,但传承人缺乏市场应变、产品规划等意识,采取家族式生产营销模式导致商品率不高、创新性不足、知名度较低。

 四是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文化旅游好项目、大项目缺乏县区对文化旅游产业类项目储备重视不够,项目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依靠景区知名度吸引游客情况突出,淡旺季分布明显,观光旅游一枝独秀。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充分,重建设轻运营,对创新融合、文化展示、内涵挖掘探索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黄果树旅游区、西秀区(含安顺经开区)成功创建亚博足彩app示范区,梯队推进其余县区创建亚博足彩app示范区工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黄果树康养养老中心、龙宫龙潭民俗文化综合体、格凸河景区提升、创世纪大型科技文旅景区、云马三线文化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好关岭落拉河温泉度假小镇、西秀区海子温泉等项目。全力培育“流光溢彩夜安顺”旅游夜间经济业态。打造以历史文化街区、虹山湖1382商业街区、娄湖等为载体的夜间经济消费项目。

)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基础统筹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总分馆制建设,统筹管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文化资源配置和活动开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快建设贵州(镇宁)西部游客集散中心,建成投运安顺西站市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完成各县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三)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做好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加强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及革命遗址挖掘保护利用继续推进非遗项目的数据库、数字化完善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非遗企业发展,扩大我市非遗影响力。挖掘各地民族传统文化,提炼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对有条件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领军人才进行培训,并指导发展民族刺绣、蜡染、银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

(四)创新文艺创作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发挥文化平台的作用,组织指导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群众性文化服务方式,增强群众性文化服务总量,让更多的文化艺术进农村、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业。不断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富有生命力的特色项目和文化品牌,优化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艺术形式,进一步挖掘若飞精神,加强红色教育和宣传积极探索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行业深度融合,培育、引导、扶持文化“创客”和独具地方特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文化企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五)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针对四川、云南、浙江,台湾韩国美国等境内外重要客源地,持续推进四季宣传策划组织好老景区带新景区的营销活动,加大对新项目、新线路的考察踩线活动。针对研学游、亲子游、避暑游、民俗游等细分市场,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构建以黄果树为龙头辐射带动省市内周边各景区的客源互送互补市场联动机制,开发以黄果树为核心的西部联盟旅游产品,持续打造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名城办好第七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创新打造城区一日游旅线路,联合周边景区形成二日游为基础,五日游为目标的配套旅游产品,着力宣传好“平安顺意吉祥地,宜居宜游休闲城”的城市形象

 

分享到: